第三八九章大溃败之始
擅自放弃马圭后撤,最终导致英缅第一师陷入仁安羌之围时,新编第三十八师还得拼命去救! 唇亡齿寒啊! 四月十七日,新编第三十八师孙师长亲赴仁安羌前线,制订了救援英缅第一师的方案:由齐副师长亲率一一二团自坎纳特方向侧击仁安羌之敌侧背,并联系英军第十七师和装甲第七旅自纳貌方向侧击仁安羌之敌,救援主力向宾河大桥方向发动突袭,争取一举歼灭宾河北岸之敌,并趁势攻入仁安羌,夺取五零一和五一零两处制高点…… 十八日拂晓,各部据此方案发动突袭,一番苦战直至午后,第一一三团顺利肃清宾河北岸之敌,并控制了宾河大桥,但因各部伤亡过大,屡次渡河均未成功。 十九日临晨四点半,新编第三十八师之一一三团再次发动突袭,激战至中午,一营顺利攻占仁安羌,二营夺下了五一零高地,三营控制了五零一高地,仁安羌之敌丢下一千二百多具尸体、大批军火物资以及五百多位被俘的英军文职人员,由水、陆两路仓惶而逃…… 已经忍饥挨渴数日濒临绝境的七千多英国友军得救了,可是,一一三团五百二十二位将士永远倒在了异国他乡的土地上。 当刚刚获救的英军将士,拖着极度虚弱的身体,抱着救他们出生天的一一三团将士泪流满面之时,将士们惊讶之中,也不禁泪湿眼眶。 仁安羌一战,一一三团将士击溃数倍于己之敌,救出七千多英缅盟军,用他们的英勇善战轰动了英伦三岛。 按理说,事已至此,英缅盟军总该和远征军同